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建設應用“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人工智能點燃教研智慧
http://www.dtrtvu.com2025年04月30日 09:41教育裝備網
“預備——開始!”近日,伴隨著一陣動感音樂,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明德學校五(1)班的學生,在“小AI”虛擬教師的帶領下,開始了充滿科技感的跳躍訓練。在“小AI”帶領下,學生們活動筋骨、拉伸肌肉,并由“小AI”實時監測和反饋運動數據。這樣的體育課炫酷又有趣,同學們都很喜歡。
作為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區和人工智能教育試點區,濰坊市奎文區近年來積極探索人工智能與教師智慧的深度融合,通過引入AI課堂觀察系統,建設區域數字教研室,升級區域智慧教育云平臺和“三個課堂”系統,構建“人技結合,術道相融”的教研工作新模式,推動教研工作通過“云端名師、云端名校、云端課程、云端資源”開展“一師帶多班”“一校帶多校”的在線開放課例研修工作,建設“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
1 AI融入課堂:基于證據鏈提升備課質量
“以往制作課堂上用的音樂情景畫面時,既耗時又費力,往往要準備好幾個小時。如今借助像即夢APP這樣的數字化工具,一切變得輕松又高效。”奎文區德潤學校音樂教師劉茹告訴記者,“以《松鼠搖籃曲》備課為例,輸入主題后,短短幾分鐘,系統就能生成包含靈動動畫形象、動態場景變換以及音符隨旋律閃爍的沉浸式課堂教學情景畫面,極大地提高了備課效率和質量。”
課堂既是教育的主陣地,也是教研的核心聚焦點。奎文區充分發揮AI技術優勢,深度賦能課堂教學,為教研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素材與新方向。
“這樣的AI助力備課,豐富的教學資源和創新的備課方式,不僅節省了教師的時間和精力,還能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音樂節奏變化營造的不同氛圍,加深對學科要素與內涵的理解,為課堂注入了新活力。”奎文區教科院副院長王麗表示。
在科學教學中,奎文區濰州路小學教師林坤借助“生動科學AR”,將AI可視化教學融入備課環節。比如,在教授太陽系相關知識時,以往難以立體展現的太陽系,教師林坤通過AI技術,讓每顆行星都能以圖片、視頻、文字結合三維展示的形式呈現出來。
“這種集知識性、趣味性、互動性于一體的教學方式,讓科學課堂妙趣橫生,也啟發教師們根據不同學科的特點,更好地運用AI技術優化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林坤說。
奎文區還借助“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構建基于證據的課例研修新模式,聚焦集體備課、課例研討、課堂觀察、數據分析四大教研要素,通過AI無感循證路徑,從教學內容、學習資源、教學過程等維度采集和分析數據,讓課堂觀察從依賴經驗判斷轉變為基于數據支撐。
“借助AI課堂觀察系統,我們每周對比數據,能精準發現課堂存在的問題。”奎文區明德學校校長劉書仁說,“比如課堂上學生高階思維培養不足的問題,通過分析,我們發現問題出在課堂問題鏈的設計上。于是教師們運用‘三維錨定模型’,基于證據鏈不斷改進教學設計,有效提升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2 AI優化評價:發現教研問題激活學生高階思維
近日,在濰坊中新雙語學校的數學課上,任課教師王穎引導學生圍繞“三位數乘兩位數”展開探究學習。
在課后的教研環節,AI課堂智慧評價平臺基于全面采集和深度分析課堂教學數據,診斷提出王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評價方式單一、簡單鼓勵性語言占比過高”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研團隊迅速開展循證改進研究,從學習狀態、方法、質量等多個維度,對教學設計進行迭代升級。經過調整后課堂評價結果反饋教學方式更加豐富,學生的思維也得到了更好的激發。
教學評價是教研的重要環節,對教學活動起著導向和調控作用。奎文區利用AI技術打造課堂智慧評價平臺,為教研帶來了全新的視角和導向。
“AI課堂智慧評價平臺讓數據采集變得實時又全面,不僅能為學生繪制清晰的成長畫像,還能幫助老師精準把握學生知識點掌握情況和整體學習狀態變化,為教學改進提供有力依據,助力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王穎說。
“從教研層面看,AI評價促使教研從關注教學結果轉向更加注重教學過程中的細節和學生的學習體驗,推動教研聚焦于如何優化教學評價方式,以更好地促進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和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成員劉素雁說。
此外,奎文區還推動AI評價為區域教研提供大數據支持,通過對多所學校、多個學科課堂教學數據的分析,教研部門發現共性問題,總結優秀教學經驗,為區域教研決策提供了科學依據,引導教研活動朝著更精準、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3 AI驅動教研:教研系統促進區域教研整體提升
“通過‘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我們區域整體引領推動教師學習課標、解讀教材、研究學生、優化學程,進一步明晰新課標的落地路徑,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劉素雁介紹。
目前,奎文區的“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已建成涵蓋學期課程綱要、單元學程、課時課件、微課視頻、達標試題等5類教學關鍵要素的區本優質資源庫和循證教研案例庫,為全區教師教學和學校教研提供豐富的資源支持,實現全區教師全覆蓋,惠及近4000名教師。
“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已成為推動區域教研創新發展的新引擎。學校依托這一系統,基于課堂觀察、學業數據、教師訪談等證據鎖定教研主題,整合資源,形成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
奎文區崇德學校利用錄播視頻及AI自動分析平臺,以課例切片分析為載體,優化“三觀兩議”校本教研流程,實現交互文本與行為數據的融合。“這種融合使教研更加深入、精準,教師們能夠從數據中發現教學中的細微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案,提升教學質量。”崇德學校校長張華說。
濰坊市第十中學在AI智慧課堂評價助力下,形成了教學循證改進的教研路徑:基于人工智能診斷形成教學改進案,聚焦能力提升形成教師研修案,開發配套資源形成資源建設案,經過多輪行動改進形成精品循證教研案例,最后進入區本資源庫全區交流共享。“這一過程形成了從問題診斷到成果轉化的完整閉環,為教師專業成長和學校教學質量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濰坊市第十中學校長付海燕表示。
依托“AI云研通”智慧教研系統,奎文區教研工作形成了“問題診斷—證據分享—方案設計—行動改進—效果評估”的標準化教研五步循環法,促進了區域整體教研水平的提升。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AI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構建覆蓋全場景的AI服務矩陣,打造人工智能區域教研、個性化學習、創意與創作等新場景,探索新時代人工智能教育推進策略,培養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未來人才。”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玉興表示。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