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江津區深度整合資源,打通普職勞動實踐通道——搭好“立交橋” 共筑“同心圓”
http://www.dtrtvu.com2025年04月30日 09:10教育裝備網
“原來枝條修剪角度要保持45度,不同樹齡的修剪方法完全不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感嘆道,眼中滿是實踐帶來的成就感。近日,在重慶市江津區中小學勞動教育示范基地花椒種植園“田間課堂”上,幾江實驗小學學生手持修枝剪,跟隨教師學習花椒樹的修剪技巧。
這樣鮮活的教學場景,正是江津區突破傳統勞動教育場域局限的生動寫照。通過創新模式,該區將勞動教育教學場景從教室延伸到田間。
圍繞突破校園圍墻限制,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勞動教育場域這一目標,江津區給出了創新答案:打造“113+N”勞動教育模式,通過系統化布局實現勞動教育資源的深度整合與高效利用。
該模式以一個區級勞動教育示范基地為核心引領,賦能學校打造勞動教育“一校一品”特色品牌,凝聚學校、家庭、社會三方合力,構建三維協同育人網絡,促進學生掌握多項勞動技能,形成“全域覆蓋、資源融通、多元賦能”的勞動教育生態體系。
江津依托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建設區級勞動教育示范基地,并以主基地為核心,下設4個勞動教育集中實踐教學點,聯動多個涵蓋涉農企業、非遺工坊、鄉村振興示范村、工貿企業等多元場景,形成“主基地引領+教學點輻射+多場景協同”的立體化資源網絡,整體推進全區勞動實踐活動。同時,區教委聯合區委政法委、團區委、區婦聯等部門協同構建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法治安全“三課同上”體系。
重慶市江南職業學校黨委書記朱云富說:“過去各校搞勞動教育像‘單兵作戰’,優質資源鎖在職校圍墻里,普校想用卻夠不著。”成為區級勞動教育示范基地后,學校精心打造了75個“田間課堂”,將職業教育的專業資源轉化為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載體,破解了傳統勞動教育資源分散的難題。學生在這里,既能深入學習傳統農業技能,體驗扎染、木工、米花糖制作等非遺技藝的魅力,又能參與無土栽培等現代農業實訓,接觸前沿技術,感受現代勞動的多樣性與創新性。
為推動勞動教育提質增效,江津區還創新“基地+學校”共建機制,通過場所共享、課程共研、師資共用等方式,進一步打通普職勞動實踐通道。
在師資體系構建上,全區建立“專兼結合、普職融通”的師資隊伍:一方面通過特聘制度邀請非遺傳承人、民間手藝人、企業技術骨干擔任校外導師;另一方面建立教師交流輪崗機制,選派中小學校教師到基地開展勞動技能課程。
2023年,江津區成功入選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勞動教育實驗基地”名單。江津區教師進修學院、江津雙福育才中學、江津八中等學校勞動教育工作經驗獲全國交流展示。
“職業教育的實踐優勢與基礎教育的理論優勢互補,讓勞動教育更有深度。”江津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曾祥敏表示,未來將繼續深化普職融通,完善勞動教育體系,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勞動中成長,在實踐中收獲。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