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順應民眾期待
http://www.dtrtvu.com2023年01月04日 10:31教育裝備網
為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及培訓負擔,緩解家長教育焦慮情緒,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于2021年7月2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對我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行業進行治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國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一些地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仍存在資本涌入、培訓行為失范、培訓質量參差不齊等現實問題,亟待進一步規范。
為完善“雙減”政策體系,全面規范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教育部等十三部門于2022年12月聯合印發《關于規范面向中小學生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我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系統治理,切實維護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的權益。《意見》通過明確設置標準、嚴格準入流程、規范日常運營、加強日常監管、做好配套改革以及做好組織領導等,為我國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體系構建與“雙減”政策體系完善提供了明確的政策依據。《意見》的出臺對我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塑、非學科培訓行為規范以及學校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
《意見》的印發對于我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塑具有促進作用。一方面,“雙減”政策前期治理重心在于學科類校外培訓的治理,而對于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的規范則有待細化。《意見》對于完善“雙減”政策體系、全面深化非學科類校外培訓行為規范具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部分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利用體育及藝術中考和考級測試活動,刺激學生和家長對于非學科類培訓的需求和焦慮,引發非學科類培訓競爭激烈的現實情況。對此,《意見》明確要求通過改進體育、藝術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及計分辦法,強化過程性改革,通過完善考試評價體系緩解家長非學科類培訓需求和焦慮。《意見》還要求規范并減少面向中小學生的體育、文化藝術、科技類考級活動,進一步減少了家長非學科類校外培訓過度需求的空間,有力推動我國基礎教育生態重塑。
《意見》的出臺為非學科類校外培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意見》的出臺使得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培訓行為更加規范。當前,許多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仍然存在資質不全、培訓行為不規范、培訓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意見》明確規定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業務設置標準,對非學科類培訓機構的場所條件、師資條件、運營條件等提出了底線要求,為各地開展非學科類培訓監管工作提供了參照標準。《意見》還明確提出,嚴格非學科類培訓機構準入程序,規定非學科類培訓內容標準,加強非學科類培訓日常監管,為健全非學科類培訓治理體系提供了政策支持。《意見》的出臺能引導非學科類培訓行業健康長久發展。《意見》對非學科類培訓的收費政策、價格監管、廣告宣傳等作出了清晰明確的規定。《意見》還指出,各地應指導校外培訓相關行業協會建立健全行業經營規范,支持行業協會發揮引導作用,為促進校外培訓行業長遠發展提供了組織保障。
《意見》的頒布進一步推動教育回歸學校主陣地,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和保障。《意見》強化了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為學校開展“五育”融合提供了思路和方法。《意見》對學校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的師資聘用、課程建設、作業設計等方面提供了具體思路和方法。同時還明確指出,各地各校應加強學校信息化平臺建設,加快構建“雙減”背景下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教學體系,拓展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意見》明確了學校可引入非學科類校外資源,提升學校課后服務水平。各地根據需求可以適當引進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參與學校課后服務。這不僅可以緩解學校課后服務教育資源短缺的現實困境,還為學校課后服務建設與發展指明了新的路徑,對學校課后服務提質增效具有積極意義。《意見》還提到應改革體育、藝術類考試評價辦法,扭轉片面應試傾向。各地各校應改進體育、藝術中考測試內容、方式和計分辦法,減少面向中小學生的體育、文化藝術、科技類考級活動,弱化選拔功能。可見,《意見》的出臺,對于轉變教師和家長應試觀念、改革非學科類教育評價方式、落實學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具有引領作用。
(作者系首都師范大學中小學生校外教育研究院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