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2035:湖南期待新突破
http://www.dtrtvu.com2020年02月25日 09:39教育裝備網
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推進教育現代化的總體目標:到2035年,總體實現教育現代化,邁入教育強國行列,推動我國成為學習大國、人力資源強國和人才強國,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國家教育現代化是建立在省域教育現代化的基礎上的。湖南作為教育大省,是我國教育現代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拼圖之一。面對“教育現代化2035”的戰略目標要求,湖南教育有了堅實的基礎,但也仍需進一步努力。
挑戰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經濟快速發展,全省國內生產總值從1978年的147億元躍升到2017年的3.39萬億元,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十強。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為湖南的教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基礎。
自“教育強省”戰略實施以來,湖南教育投入穩步增長,2007年,湖南教育經費總投入419.64億元,公共財政教育支出260.93億元。2017年的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則突破千億元,達到1119.83億元是2007年的4.29倍。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始終努力貫徹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堅持辦人民滿意的教育。截至2018年底,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2.93%,義務教育鞏固率保持在98%以上,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2.54%,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9.83%,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各級各類教育的需求。
可以說,湖南的各級各類教育快速發展,為接下來實施“湖南教育現代化2035”發展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但對標2035,湖南仍有許多薄弱環節,以基礎教育為例:
學前教育資源不足。2018年,湖南學前三年毛入園率為82.93%,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為73%。2018年國務院下發《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80%”。顯然,湖南省學前教育發展水平離此目標還存在差距。
義務教育發展不均衡。自2015年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首次公布了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名單起,湖南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的比例雖然從2015年的22.95%逐年攀升至2018年的87.70%,但仍低于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92.70%的比例。
高中階段教育有短板。與普通高中相比,湖南的中職教育是短板。中職學校生均校舍面積、生均占地面積、生均圖書數量、每百人計算機臺數等指標均大幅落后于普通高中。師資力量同樣不足,以 2017年為例,湖南高中階段職工總人數為14.74萬人,但中職教職工僅有3.44萬人,占高中教職工總規模的23.34%,與其學生規模嚴重不匹配。
應對
在“教育強省”戰略的指導下,湖南教育發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發展成就,但從發展質量和水平來看,還處于一種粗放型的發展狀態,雖然基本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各級各類教育的需求,但離人民滿意的教育、優質的教育、現代化的教育還有一定差距。
隨著國家經濟發展和社會需求的深刻變革,人民群眾更加迫切需要更高質量、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教育。因此,面對人民群眾不斷增長變化的教育需求,實現“湖南教育現代化 2035”的戰略目標,是湖南在新時代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省的宏偉藍圖。
(一)高水平普及各級教育
在普及學前教育方面,湖南需要加大教育經費和資源投入,確保每一個有需求的兒童能夠接受學前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要根據農村人口的規模和分布情況,構建完善的縣、鄉、村三級學前教育布局網絡。努力辦好一批公辦幼兒園,鼓勵和扶持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健全省級統籌、區縣負責的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提高學前教育質量。
在提升義務教育普及水平方面,關鍵是要不斷完善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布局,建設標準化的鄉村寄宿制學校,優先保障農村留守兒童寄宿要求。建設義務教育學校,全面消除大班額現象,建立完善的控制輟學、保障就學機制,保持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在高中教育普及方面,繼續提升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鼓勵和支持普通高中和中職學校特色辦學以外,更重要的是要促進“普職融通”的改革與發展。此外,探索建立高中階段補償教育機制,鼓勵和資助初中畢業未升學的青少年在生活或工作中通過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各類形式的成人高中教育等多種形式完成高中階段教育,從而使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更全面、更深入。
(二)實現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
按照國家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辦學基本標準,因地制宜,制定湖南省義務教育學校辦學基本標準,保障城市義務教育學校、農村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農村義務教育教學點等在辦學條件、師資配備等方面都達到基本標準。
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向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轉變,以區縣為單位,在學校布局、資源配置、學校管理、教育教學等方面實施城鄉一體化管理,統一調配基礎教育師資,確保教育資源向邊遠農村地區傾斜,保障鄉村兒童能夠與城市兒童一樣享受到有質量的基礎教育。
在全省范圍內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入學待遇同等化,按照城鎮化進程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新建小區或人口導入區的幼兒園、義務教育學校等,保障流動人口子女平等入學,健全完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中考、高考的異地升學考試制度。
建立健全貧困、留守、殘疾兒童幫扶資助體系。不斷完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標準和識別精準度,創新資助方式,提高資助水平,讓貧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質量的教育;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在村落建立“留守兒童之家”,建立健全“家庭—村落—學!甭搫訖C制,由留守家庭成員、村鄰、學校教師以及志愿者等分工合作,準確掌握留守兒童及其家庭情況,共同關愛留守兒童的成長成才。
(三)建立教育現代化投入機制
積極擴大教育投入,健全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集教育經費的體制。依法落實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把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充分調動全社會辦教育的積極性,擴大社會資源進入教育途徑;推動完善財政、稅收、金融和土地等優惠政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捐資、出資辦學,支持設立各種形式的公益性教育基金會和學校基金會。
優化教育經費分配機制。湖南各級各類教育發展并不均衡,義務教育經費投入與分配保障機制比較完善,但是學前教育、普通高中、中職學校、高等教育等需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時,完善教育經費分配保障機制。
加強全省教育經費管理,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堅持規劃引領投入和建設,加強教育規劃與經費安排的銜接,科學安排教育基本建設投資,統籌實施各類教育重大工程項目。加強學校建設項目規劃和建設標準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積極推行“代建制”。健全財務公開制度,制定各級各類學校定期公開財務收支的細則,確保管好用好教育經費,發揮最大效益。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湖南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